编者按:前列腺癌是一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严重疾病。尽管前列腺癌的基因解码不断深化人们的认识,在概念和方法上优于基因检测。但是是在前列腺癌的基因检测领域仍然参差不齐。广东会GDH基因分享前列腺癌的专家共识,共基因检测机构、患者和临床大夫参考。
本文引自: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 (7): 553-560.通信作者:叶定伟 E-mail: dwyeli@163.com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以下简称《本共识》)进一步综合国内外共识指南、贼新发表的前列腺癌分子特征以及正确治疗相关研究数据,规范和指导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检测对象、检测内容、检测技术、数据处理及解读。推荐有意愿进行基因检测的受检者进行初步的肿瘤遗传咨询,在充分理解检测价值及必要性的情况后再进行相关检测。同时需要指出,虽然近年来已有部分数据发表,但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正确治疗的研究数据依然匮乏,未来需进一步结合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数据更新共识;同时呼吁建立医院、基因检测实验室(公司)等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协作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库,以明确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分子特征及其与转移、反复、疗效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等信息。
《本共识》专家委员会也倡导各单位组建生殖泌尿肿瘤正确医学专家团队(GU-MTB),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选项,优化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建立生物标志物引导的临床治疗路径。
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各异,基于前列腺癌临床实践以及药物研发现状,推荐符合表1所列情形的前列腺癌患者考虑进行NGS基因突变检测。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基因检测需要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其中家族史需要考虑:
① 是否有兄弟、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在60岁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因前列腺癌死亡;
② 是否在同系家属中具有多名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以及尿路上皮癌患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50岁;
③ 患者个人是否有男性乳腺癌或胰腺癌病史;
④ 是否已知家族携带相关胚系致病基因突变。
对于初诊未进行风险评估、极低风险至中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其家族史、临床特征的获得及遗传咨询是检测前的必要步骤;
对于具有明确相关家族史、已知家族成员携带胚系致病基因突变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推荐进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
对于家族史不详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遗传咨询后综合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测。而对于高风险、极高风险、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进行DNA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
对于所有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包含DNA修复基因胚系及体细胞变异的检测。
如肿瘤组织检测已发现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基因突变而缺乏胚系变异验证的前列腺癌患者,建议遗传咨询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检测。
另外,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和前列腺导管腺癌(DAP)是前列腺癌中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亚型。DAP发生率较低,仅占全部前列腺癌的1%;而IDC-P在不同的样本类型、风险及临床分期前列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同:在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及转移反复前列腺癌中,IDC-P的比例分别为2.1%、23.1%、36.7%及56.0%。与腺癌患者相比,IDC-P和DAP患者基因组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及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基因突变)比例更高。IDC-P和DAP患者预后较差,对具有该病理学特征的前列腺癌患者,不论是否存在明确的肿瘤家族史均推荐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a :PC泛指全部前列腺癌患者。
b :“胚系”指仅需对受试者血液(白细胞)等样本进行受检范围的基因变异检测;“肿瘤+胚系”是指需要对肿瘤样本(组织或ctDNA)进行检测的同时还需要对血液样本(白细胞)进行胚系基因变异检测;“肿瘤”指仅需对肿瘤(组织或ctDNA)变异进行检测,除经遗传咨询明确推荐外不需要额外进行胚系基因变异检测;
c :该处家族史是指在同系家属中具有多名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以及尿路上皮癌患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50岁。
d :是否有兄弟、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在60岁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因前列腺癌死亡。
等级A:
① 该基因突变作为FDA/NMPA批准于前列腺癌治疗方法的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② 经前列腺癌专业指南、共识(如《NCCN指南》、《费城共识》判定,该基因突变是特定治疗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明确检测意义,且该基因突变或扩增在前列腺癌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
③ 经前列腺癌专业指南、共识(如《NCCN指南》、《费城共识》判定在特定癌种中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等级B:
① 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且有该领域专家承认,检测该基因突变是治疗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② 经专业指南(如《NCCN指南》、《费城共识》推荐,该基因突变是治疗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明确的检测意义,但该基因突变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低;
③ 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该变异是治疗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等级C:
① 该基因突变作为FDA/NMPA批准治疗方法或专业协会判定该基因是特定治疗方法在其他癌种(非前列腺癌)中的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② 基因突变是临床试验的纳入或排除标准的生物标志物;
③ 有与该基因相关的靶向药物在前列腺癌中开展临床试验(不论期别);
④ 较高质量临床研究发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但与特定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等级D:
① 基于病例报道、临床前研究、生物学功能及少量样本的研究,该基因突变显示对潜在治疗方法敏感或耐药,或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② 该基因暂无潜在靶向治疗方法或暂无与该基因相关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不论期别);
招商热线:010-52802095 邮箱:jiyinjiema@163.com 邮编:102206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命园路8号 网络支持: 基因解码基因检测信息技术部